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企业新闻 >

全民热议的远程办公,能否成为下一个“电子商务”?

点击次数:2020-02-07 18:59:55【打印】【关闭】

2003年,“非典”加速了传统交易方式的改变,有效助推了电子商务等互联网应用的发展。按照相同的逻辑去分析,远程办公是否也有机会成为下一个“电子商务&rd

2003年,“非典”加速了传统交易方式的改变,有效助推了电子商务等互联网应用的发展。按照相同的逻辑去分析,远程办公是否也有机会成为下一个“电子商务”?

突如其来的“风口”

突如其来的病毒,改变了原本热闹的春节,也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,远程办公突然之间成为了“新宠”。

亿欧从几大开放免费远程办公服务的企业处了解到,春节后,华为云WeLink每日新注册企业数增长50%,每日会议数增长100%。开工首日(2月3日),有超过1000万家企业组织使用钉钉在家办公;企业微信团队也告诉亿欧,当天使用企业微信的企业数量是去年同期的三倍,而且当天有十几万场会议同时在企业微信召开。

远程办公所需的软件类型主要分为四类:即时通信、文档协作、任务管理和设计管理。其中,需求量最大的是即时通信,具体而言,是以远程会议为代表的视讯服务。

从目前已经开启“在家办公”模式的企业来看,最主要的需求是多方视频会议。免费提供远程办公服务的企业,主要开放的也是这项功能。

虽然“视频会议”不等同于“远程办公”,但不可否认的是,视频会议是远程办公的“前锋”。因为“开会”是每个企业和组织都必须进行的基础性活动,无论是文档的协作,还是项目的管理,都离不开沟通。

实际上,2003年的“非典”也曾刺激视频会议市场增长,但当时并没有催生“远程办公”的概念。

由信息产业部主管的杂志《通信世界》在2003年刊发的文章中写道:2003年中国视频会议的潜在市场为6亿元人民币左右,意料之外的SARS使得该市场的预期值迅速升至10-20亿元人民币。

但在当时,受到网络环境、视频硬件设备采购成本、音视频软件运行质量等因素的影响,视频会议的用户以政府为主,并没有普及到广大中小企业,使用群体相对有限。而且,当时政府与企业的数字化建设都相对落后,只能用视频会议解决远程沟通的问题,其他的工作还是需要用传统的方式完成。

现在,以视频会议为代表的远程办公,又一次因为特殊情况而兴起。这次,远程办公能否“因祸得福”?

没有云,就没有远程办公

“目前国内远程办公文化尚未普及,疫情使得很多公司首次尝试大规模远程办公,整个市场将获得更大的空间。”科大讯飞消费者BG副总裁王玮在接受亿欧采访时说。

普及远程办公,技术发挥着关键的作用。

17年前,远程办公没有因为“非典”而兴起,正是因为技术还不够完备。最关键的是,当时还没有“云计算”(2006年,谷歌首次提出“云计算”的概念)。

以视频会议这个“先锋”为例说起。

从技术角度说,实现视频会议,首先要在发送端把图像、声音转化为数字信号,对其进行压缩、编码后,通过通信网络传送到接收端,然后接收端再将这些信号还原成图像和声音。

科大讯飞王玮向亿欧介绍:过去,视频会议采用“硬件+专网通信”的组网方式,核心的技术包括硬件视频编码芯片技术、专网通信技术、基于硬件的噪声抑制和回升抑制技术。虽然现在这些技术并不是阻碍,但应用在专网上的视频硬件设备造价高昂,对网络环境的要求也很高,难以推广。

后来,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,网络带宽提升,视频会议系统得以向“云视频”的方向演进。云视频会议系统基于公网运行,用户不需要采购设备,不需要专业的IT维护,也不需要改造升级网络,即可实现多方接入使用,而且成本低廉,这种方案也因此成为中小企业的首选。

云计算不仅是视频会议得到推广的基础,也是其他协同办公工具得以发展的根本。可以说,没有“云”,就没有远程办公。

从技术上看,云计算已经相对成熟,5G也即将来临,有望让数据的交互更快、延时更低;从需求上看,受疫情影响,大量企业开启“在家办公”模式,还有不少企业是首次尝试。按照这个逻辑去分析,似乎远程办公的未来的确可期。

但现状果真如此吗?

核心需求尚未解决

常垒资本管理合伙人冯博认为,要辩证地看待远程办公。

疫情造成的特殊情况,的确能刺激远程办公市场的发展。但是,远程办公能影响的企业是有限的;而且,目前大家关注的视频会议、协作工具,只是远程办公市场中非常微小的一部分,企业远程办公的核心痛点还尚未解决。

智联招聘的一份调查报告印证了冯博的观点。

根据智联招聘的调查,今年春节假期后,17.8%的公司倾向于在家办公,34.8%的公司尚未决定工作模式,但仍有42.3%的公司仍倾向于在公司办公。采用在家办公模式的企业中,IT/通信/电子/互联网公司采取在家办公的占比最高,为32.1%;其次为商业服务,占28.3%。

虽然百度大数据显示,“远程办公”的搜索热度暴涨521%,但事实却是:远程办公模式很可能只被不到两成的企业采用。国盛证券的研报也显示,目前中国远程办公人口渗透率还不足1%。

一方面,不少企业的工作必须在员工到岗的情况下才能完成,典型的代表是制造业企业。另一方面,国企或是部分关键行业企业,出于信息安全的考虑,会采用物理隔离的方式保护数据。换言之,员工无法远程访问办公所需的数据,也因此无法正常开展工作。

陈娟(化名)是深圳一家烟酒贸易公司的财务总监,她告诉亿欧,由于担心财务信息泄露,公司规定,所有的财务数据要加密保存在公司的内网中。虽然她的工作在理论上也可以通过远程办公完成,但如何保证信息安全,才是公司考虑的首要问题。

“远程访问内网核心应用,同时还能保障数据安全,这才是远程办公的刚需。”冯博说。

冷静审视“远程办公”

“站在风口上,猪都能飞上天。”

我们总是热衷于寻找下一个风口,总是害怕错过机会,以至于常常“空穴来风”。

远程办公,的确在这几天“火”了一把,但要说它能成为“风口”,恐怕言过其实。

纪源资本执行董事吴陈尧告诉亿欧:远程办公背后有两个因素,一个是企业内部对协同需要的程度,另一个是办公文化和管理文化,尤其是对员工的态度、信任程度。

第一个因素跟企业的规模、企业的“全国化”或全球化布局相关,有这种能力的公司还是偏少。

第二个因素,在中国管理文化下,还未形成积极鼓励员工SOHO(注:Small Office, Home Office;意为:居家办公)的氛围,这个现状也不会因为疫情而产生深远的变化。

还有一个场景:企业之间的沟通协作。这个场景下,中国公司普遍更倾向于见面沟通。当然,这在日后会慢慢发生改变。

“但可以确定的是,疫情结束后,很可能一切回归原点。”吴陈尧说。

苏州科达视讯产品线副总裁李扬也用“极端情况”,来形容春节复工后远程办公需求暴增的现象。李扬也认为,现在市场上产生的一些突发需求,很可能只是暂时的,而且很可能只存在这一特殊时期。

比如,不少企业都免费开放的“百方实时视频会议”功能,就是在满足“极端情况”下的特殊需求。

李扬告诉亿欧:正常情况下,远程会议与办公室是“协作关系”,解决的是身处不同区域的工作群体之间交流的问题。而且在中国的企业制度和工作文化下,绝大多数的国内企业还是要求员工到办公室上班,等到特殊时期过去,还是会恢复“到岗上班”。

而一旦恢复“办公室上班”,目前突发的全员使用移动产品参与会议的情况,就不太可能出现了。因为从使用习惯上来说,在办公室里员工还是更倾向于使用会议室的视频会议设备,而手机或电脑等个人设备,可以作为补充,方便部分出差和在家办公的同事远程参与会议。

“当然,从全球趋势来看,居家或移动办公的比例一定会逐渐提高,但这可能是一个较慢增长的过程。”李扬说。

聚焦企业效率提升

想要追逐“远程办公”这一“风口”的人,还要冷静思考另一个问题——“远程办公”的定义是什么?

什么情况算是“远程”?“办公”的定义是什么?是不是使用了“办公软件”就可以称为“远程办公”?“远程办公”与“移动办公”的区别又是什么?

对于这一连串的问题,目前业界莫衷一是。

如果按照字面意义去理解,视频会议的确是核心功能。但往更深层次去思考,“远程办公”需求的诞生,是源于企业对效率提升的追逐。

纪源资本吴陈尧说:“如果把’远程办公’延伸为企业内部员工的协同,我觉得未来的机会还很多。中国企业未来一定会更加重视效率,重视知识的内部传播,以及信息的内部共享。”

传统的沟通协调方式,很难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知识与数据积累和共享难的问题,所以企业一定会借助效率工具。“远程办公”也不过是帮助提升企业效率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现象。

华为云Welink在去年9月前,只是华为内部办公效率工具,并不是一款对外的产品。本次疫情期间,华为云Welink调用了另一产品——视频会议的功能,免费开放了100方实时在线会议。

对此,华为云副总裁薛浩说:“市面上有很多视频会议供应商,但我们觉得,对于客户来说,开会只是解决了一部分的痛点,我们希望WeLink能真正帮助客户,从生态系统建设的层面来提升效率。”可见,虽然华为虽然也提供“远程办公”服务,但其落点依然是在企业的效率提升上。钉钉、企业微信这些办公软件,也无一不是围绕这一核心发展的。

其实,在“非典”期间意外受益的电子商务,本质上也是企业在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提升效率。所以,如果要问远程办公能否成为下一个“电子商务”,答案或许是肯定的。但远程办公,并不能成为“风口”,因为风刮过去,无影无踪;而企业追求降本增效的过程,是一个长期且没有终点的赛跑。 

浏览相关内容: